宝书网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184章 度假模式开启,唐州君子谈

四月十三日,天朗气清。

百官论辩依然是热火朝天,民间的讨论也是唾液横飞,热闹非凡。

赵顼用了两个夜晚,轻松说服了向芯儿和林映衣,二女皆不反对其前往成都府微服出巡。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当日午后。

赵顼来到了太皇太后和太后的面前,告知了自己将随高茂山大军前往成都府微服视察的事情,周期大概是两个月。

为此,赵顼早已提前想出了三大理由。

其一,为国之大业。

南方成都府地理位置尤为重要,而朝廷从未视察过,赵顼需要亲自了解一番。

其二,为百姓民生。

南方与北方大不相同,赵顼需要通过视察,看一看南方各州府存在的问题。

其三,为变法新策。

南方与北方无论是经商还是农耕都有很大差异,赵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思索出针对南方百姓的变法措施。

赵顼在太皇太后、太后面前,足足讲了近半个时辰。

他有自信,两位老人家绝对无理由驳斥他的请求。

哪曾想。

他还是不了解这老二位的想法。

当下,太皇太后和太后根本不在意这些朝廷大事。

太皇太后听完后,微微皱眉。

“刚选拔完秀女,官家一个都不临幸,这就要离宫了,老身不同意!”

一旁的太后也补充道:“巡视南方,晚个一两个月也没有问题,哪有大宋江山延续传承重要,官家必须先把此事放在心上。”

赵顼一脸无奈。

二位老人家的话语再次证明,和女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她们所在意的,和赵顼完全不一样。

赵顼想了想,接着说道:“祖母、母后,你们交待的事情,朕自然是放在心里的,但朕已育有两子,你们催那么急,朕真的是不太适应。另外,南方巡查,朕乃是随着高茂山的两万禁军而去,若不趁着此次机会,以后可能会平添很多危险!”

一听到赵顼说以后去可能会有危险,太皇太后和太后的脸色顿时变了。

太皇太后想了想,说道:“要去也并非不行,但是你要答应祖母,带上一个人。”

“谁?”赵顼面带疑惑。

“也不是外人。正是那日你选中的一名秀女,其名为华沁一,她是太医局华太医的女儿,年方十九岁,擅医术。官家一去至少也是两个月,总需要有个人照顾,此女擅长医术,且甚是会照顾人。老身的眼光不会有错的,故而想要她来陪官家,随便你们也能培养培养感情,此女看体格就是能生养的女子!”

其实,太皇太后想的很深远。

她觉得赵顼外出,很有可能被民间的女子吸引,那些女子心思过多且不一定干净,不如自己就为赵顼安排妥当了。

“华沁一?”

赵顼想了想,顿时有了印象。

当时太皇太后一眼就看上了她,并且受到大理五公主的影响,还专门询问她会不会武术,对方摇头后,太皇太后当时就画圈了。

赵顼微微皱眉。

出门带个女孩,其实是不太方便的,但他看向太皇太后和太后的目光,要不答应,估计这两位能训斥他一下午。

“行,没问题。”赵顼点头说道。

入夜。

赵顼陪着两个儿子玩耍了一个时辰,将二者都哄睡后,正准备就寝。

喜子告知,两位娘娘都已经就寝了,今晚就让赵顼自己睡了。

赵顼以为二女乃是为他后日离京有些置气,便自顾自来到寝殿中。

而他刚走到殿中,便发现一个下身穿翠萝裙,上身穿着一件薄衫的年轻女子正坐在床榻处。

此女,正是华太医之女华沁一。

不同于向芯儿如牡丹般的雍容华贵之美,也不同于林映衣的清新灵动且在私下为赵顼带来的那种如带刺玫瑰一般的调皮奔放。

华沁一,更倾向于那种知性美。

其眉目如画,身材高挑,肤色如雪。

一头如锦缎般的长发垂在后面,坐在那里,自带一股书卷的清气。

“官家!”华沁一连忙向赵顼行礼,并迅速站起身来。

其脸颊微红,显然有些紧张。

赵顼也有些紧张,先是尴尬一笑,然后道:“能饮酒不?”

“能饮少许。”华沁一乖巧地说道。

“来,陪朕喝两杯!”赵顼笑着说道。

当即,一旁的宫女便端来了酒菜,二人对坐,互饮起来。

三杯酒下肚,二人的话语便多了起来。

“其实,奴家在前年蒙荫官员在宣德楼前静坐时,便见过官家。然后又听到了官家的很多传奇事迹……所以才想着入宫选秀。”

“朕哪有那么神奇,也只是不想做个被人骂的皇帝罢了,其实,也嗜酒、爱美食,甚至爱睡懒觉!”

“听说你擅长药理,你觉得文彦博的养生方式如何,整日晨跑,夜夜锻炼,清心寡欲,可能活到二百五十岁?”

“官家说笑了,谁能活到二百五十岁?”

“王八呀!”

……

赵顼说话本就幽默,不时引得华沁一掩嘴直笑。

二人足足聊了近一个时辰,然后赵顼在双眼迷离时,搂着华沁一的肩膀,朝着内屋走去。

……

四月十五日,清晨。

赵顼向欧阳修交待了一番后,便随着高茂山的禁军队伍出发了。

一共三辆马车。

一辆坐着赵顼,一辆坐着华沁一和她的贴身丫鬟翠衣,最后一辆则是拉着行李。

而担当马夫的,自然是以徐虎为首。

另外还有两名禁军队长,一人名为洪文、一人名为洪武,乃是两个亲兄弟。

洪文除了擅武之外,还擅文章,平时可为赵顼分拣奏疏,并拟写一些文书。

至于隐藏在后面的,还有三百名专门护卫赵顼的禁军士兵。

这已经是赵顼出门的标配。

三辆马车自出了汴京城后,便让高茂山的队伍先行了。

禁军行军过快,赵顼则无须那么赶!

午后。

曾公亮最先发现异样,认为官家似乎不在宫内了,当即便去寻欧阳修。

欧阳修也不愿再隐瞒,当即将韩琦、曾公亮、富弼、司马光、王安石、文彦博、韩绛、吕公着都喊到了垂拱殿。

“官家已经随着高茂山的禁军队伍前往成都府了!”欧阳修直言道。

“啊?”

韩琦等人全都是问号脸。

官家微服出巡,若与众臣讲,其实众臣也不会反对,但此事竟然独与欧阳修讲,那就是有问题了,有大问题了!

曾公亮瞪眼看向欧阳修,问道:“官家微服出巡,你为何不告知中书?”

“官家不让啊!官家说,你们忙着论辩,他不想打扰你们。这是官家的原话!”欧阳修摊手说道。

然后,欧阳修招了招手,一旁的喜子立即拿出一张纸来。

“这是官家留给大家的两句话,你们看过就明白了!”

韩琦等人都面带疑惑,然后看向纸稿,纸稿上只有两句话。

第一句:难得湖涂。

第二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官家是不满意咱们在朝堂论辩此事呀,此事若真闹得像当年的濮礼之争那般,那咱们还做什么新法?咱们的路走歪了!”富弼喃喃说道。

南郊封赏的事情其实不算大,若真模棱两可处理,其实并不是不可以。

但群臣实在太较真了。

再加上此事已经在民间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不愿意输,不愿意在日后的史书上成为失败者,故而全都投入了巨大的心力。

“此事,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啊!我们一直没有考虑官家在想什么?而这种辩论也许真是呈口舌之利!”

司马光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王安石也低垂着脑袋,感觉自己成圣的野心太强烈了。

其余臣子们也都纷纷深思起来。

片刻后。

韩琦看向众臣说道:“从此刻起,连续五日,朝堂百官皆不许讨论此事,五日后,我们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给官家一个交待,也营造一个良好的朝堂气氛!”

众臣纷纷点头。

欧阳修又补充道:“官家说了,奏疏他会接着批阅,但他出巡的事情暂不要外露,百官该去垂拱殿还是去垂拱殿,官家不想将其南下的消息传到成都府。”

众臣再次齐齐点头。

三日后。

赵顼已抵郑州地界。

他的行进路线与高茂山一致,从开封府下郑州,然后一路朝着西南走,过唐州、襄州、夔州,经过夔州一路向西,经梓州,便能抵达成都府。

成都府路与大理接壤,大军从成都府出发,两日便能抵达大理。

而赵顼若不在中途停留,半个月便能够到达成都府。

这一次微服出巡,赵顼终于知晓带一个女人的好处了。

华沁一将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条。

从衣着到饮食,甚至路线,什么时候该在哪里停歇,什么时候应该赶一赶路,都安排的甚是妥当。

以往,基本是由徐虎打理。

但徐虎最多也就能保证赵顼没有危险,吃得好穿得暖,衣服穿脏了扔掉再买。

根本没有什么生活品质可言。

而此次,赵顼想喝茶喝茶,想喝酒喝酒,还有吃不完的零食,白天有人讲故事,晚上有人陪着看月亮。

俨然出门度假一般,舒服极了!

当然,赵顼也没有闲着。

该处理的奏疏一样都没有落下,韩琦等人写的认错书,他看过之后心里很欢喜,但表面上还是故作生气,写了一个“阅”字便送回去了。

不过,赵顼该做正事时做正事,该玩时还是玩。

毕竟自己还是一个刚刚二十岁出头的青年,不能活得像文彦博那般养生,也不能像韩琦那般一脸严肃,充满无趣。

一路上。

赵顼钓过鱼,抓过野鸡,烤过兔子,甚至还在湖中游泳,在山野中露营,去冒着炊烟的乡村人家借宿,也被某个村里的狗追的嗷嗷乱跑……

总之,非常有趣。

华沁一,从没有想到当今的官家竟然如此有趣。

她那份向来文静优雅的性子,也被赵顼揉化,笑不再掩嘴,而是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她从来没有想到,原来一个人可以活得如此愉悦与丰富。

赵顼和华沁一,整日里说说笑笑,欢乐不断。

而徐虎、洪文、洪武三人则是天天担惊受怕的,生怕官家出现了什么意外。

在官家跳河游泳的那个中午,徐虎一人游了半个湖,确定下面没有什么危险,才让赵顼跳了进去。

但他们内心还是高兴居多的。

这比待在高大的宫墙之内,要让人幸福多了,并且还可以品尝到各色美食。

又一日,日近黄昏。

赵顼等人来到了京西南路唐州州城。

“今晚,我们便在唐州留宿了,明日休息一日,后天一早再出发!”赵顼朝着徐虎吩咐道。

当即,马车便入了唐州城。

唐州城,其实便是大宋南北领域的分界线,自此以南,雨水偏多,河流偏多,绿植也偏多。

而唐州,最大的特色,便是药材。

这里的环境尤为适合种植药材,每年都有上百种药材运往汴京城。

此处的商贸气氛很浓郁,拉货的马车特多。

赵顼就喜欢看到这种忙忙碌碌的样子,这意味着大宋江山在上行,会越来越繁茂富裕。

当即,众人便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赵顼与华沁一吃过晚饭后,洪文也将这里的近况了解了大概。

“公子,这几日,唐州城最热闹的事情便属城东明月楼的君子谈了。”洪文笑着说道。

“哦,何为君子谈?”

“这是一群文人取的雅名,乃是一群文人士子聚而围聊国之大事,每五日一谈,而明日上午的议题为:何文可入《大宋月刊》,公子可有兴趣一观?”

“有!”赵顼顿时来了兴致。

他对《大宋月刊》的定位,乃是百姓的刊。

刊载内容皆为涉及国计民生的策论,这两年,也有很多没有官位的读书人的文章入选。

当下,《大宋月刊》俨然已经变成了读书人的圣地,谁能在上面发表一篇策论,那如同像中了进士般开心。

赵顼非常想听一听,下面的读书人是如何看待《大宋月刊》的,以及《大宋月刊》到底要刊印什么类型的文章,才符合大众需求。

翌日。

赵顼一觉睡到了天大亮,便带着徐虎和洪文朝着明月楼走去。

而华沁一带着洪武、丫鬟翠衣,则是去其他商铺采买物资去了。

明月楼,楼高三层。

算得上是唐州最豪华的一座酒楼了。

当赵顼到达酒楼大厅时,大厅内已经坐满了人。

一眼望去,全都是身穿长衫的读书人,而在最中间,有一个高高的圆台,应该就是众人讨论之处。

好在徐虎早有安排,在一大早便定下了一个好座位。

赵顼望着周围这些脸庞上洋溢着勃勃生机的读书人,不由得心情大好。

大宋的这种崇文气息,乃是历经几十载沉淀下来的,即使是盛唐,也没有给文人这般轻松讨论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