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261章 这是新兄弟

赵常山买了一批香蕉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

确实,营地的账上还有五六百万呢,这得好好的利用一下。

虽然这些钱是用一分少一分,可也只是暂时的。

三五年内这笔钱肯定是用不完,不但如此,自己也不会用完。

赵常山已经有了个计划。

上次他去邻居家,看到很多大批的荒地。

差不多上百万亩都有。

不管其他的,自己摸过去,种上一批小麦或者大豆 玉米之类的,总不会有人有意见吧?

到时候要是有人给自己收了,那自己还得谢谢他们了。

这不自己还省事了不是。

不种多,就种个十万亩麦子,就够自己营地孩子们每天两斤白面的。

这得是多大户的人家每天吃两斤白面?

种点玉米之类的,还可以收玉米,还有大豆。

这些都是钱。

粮食多了,才能多卖给国家点。

就算养了这么多孩子,赵常山依然没有忘记国家。

现在都已经9月了,也种不了什么东西,那就从明年开始。

照常人做了一个简单的计划。

那就是规划50万亩地,20万亩的小麦,10万亩的玉米,加上20万亩的大豆。

赵常山挠了挠头,这些种子也是个大问题,难道……种子也借邻居家的?

用人家的地,借人家的种子,这……貌似很合理。

可一直这么薅邻居,赵常山都觉得于心不忍,这邻居太好了,赵常山现在是缺什么都想着邻居这边,都快成习惯了。

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找种子,不急。

实在不行,就拉着粮食出去,然后回来换成空间中打好的面。

这样用自己种的粮食当种子,其实也可以。

收成也不算低,一亩小麦也有400多斤呢。

实在不行的话就少种几亩,种个两三年这种子不就出来了吗?

可又有点太费劲。

吃了午饭没有一会,杨才文跑来说门口来了个车队,说是尔滨供销总社仓库来送东西的。

赵常山高兴了,立刻让杨才文开门让他们把车开进来。

这边赵常山打开了广播,让孩子们在食堂门口集合,让老师也来。

车子来了18辆。

都是一辆大卡车,后面还挂着一个车斗的那种。

这东西是真能拉货呀。

“哈哈……赵老弟。”一人开门下了车,一身灰色中山装,板正的很。

“杜哥?,哎呀,你这怎么还亲自送货来了。”

“这不是你这里老哥还没有来过,那边又没我啥事了,正好算给自己放个假,来你这转转。”

“这感情好,晚上不走了,我请老哥好好的吃一顿。”

“不行不行,以后有时间了怎么吃都行,虽然我是来溜达一圈的,明天还得上班的。” 杜哥赶紧摆手。

“那行,走的时候给你带点特产。”

“哈哈……这感情好,你放心,我也给你带好东西了。”

杜哥说完,带着两个人从车厢里搬出来了4件白酒,嗬……汾酒,这杜哥够大方的。

“杜哥,你这拿酒,那我就收了。” 赵常山也没客气。

叫来老杨,让人把东西搬到自己办公室去。

这边带着杜哥到了仓库这边。

车子已经在人的带领下,来到了门前。

香蕉是熟的,不用放,可以直接吃了。

叫来老师,让她们帮忙,每个孩子一个香蕉,先发下去。

剩下的,以后再发。

这次带来了31万斤的香蕉,4万元,一点零头,就当供销社资助这边孩子了。

不但如此,还有5万斤的橘子糖。

这个好,这杜哥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呀。

按照这个斤数,一斤有50个软糖,每个孩子分下来,一个月差不多有4颗,一个星期有一颗,能让所有的孩子们吃一年。

嗯,想想都美。

这有了糖……

赵常山空间中的糖是不是也可以拿出来了?

毕竟都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只知道装了25吨的箱子进了仓库。

嗯,有搞头,可以操作。

赵常山越看杜哥是越亲了。

让人先往仓库接货就行。

孩子们领了香蕉,老师也是一人一个。

让老高搬上一箱,去给那些大婶大妈们每人也发一根。

每人都有。

大婶大妈们也是有工资的,一个月只有13块5,这是国家规定的,赵常山想多给都不行。

不但如此,所有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也是一样。

赵常山只能平时多给点补助了。

不过赵常山的47个兄弟却是没有工资的,他们都是自动退伍,不是转业,只是一次性的拿了一笔微薄的补助。

不过赵常山这边给他们的是一个月50元。

不是不想多给,是怕阶级分化。

人与人之间钱数拉的太大,这就容易划分出阶级出来。

兄弟们在赵常山心中就是一个月100都值,可是他不能多给,虽然都知道这些人在营地做的事情最多,也最任劳任怨,50实在是太少了。

可就算这样,那些大妈们赵常山觉得才是最少得。

天天没日没夜的干活,都是缝缝补补。

现在营地一共761位大妈,照顾着5万多孩子的起居。

真的是起早贪黑的。

这些大妈的伙食,赵常山是吩咐过得,一天一个鸡蛋。

可大妈们总是偷偷的给孩子们留着,说了一不停。

就是给她们的果酱,也都是硬让孩子们给吃的干净。

赵常山都让老师说过的,不准吃大妈们的吃的。

赵常山也说了很多次,这个营地少了谁都可以,唯独不能少了她们,一定要照顾好身体,给什么就吃什么,不许在给出去。

赵常山还拿出团长的命令出来,说了好几次,现在才多少好了一点。

就和这次一样,都在喇叭里喊了,全体都来这里集合,可大妈们愣是一个没来。

这边赵常山不再想这些事,拉着杜哥进了办公室。

掏出自己的好茶。

赵常山想要的很多。

得跟杜哥好好聊聊。

不说别的,自己这里可是缺缝纫机缺的很,一两百台不嫌少,三四百台不嫌多呀,这次既然自己在内部有人,那得好好把握。

佳木这边自己也买不到,主要是没有票,但是杜哥在总部,当然没的说。

赵常山把自己这边需要的都说了一遍。

杜哥想了下,他得回去咨询下领导,他记得仓库还有一大批的缝纫机呢,处理处理,也能让国家回笼资金不是。

不但有缝纫机,还有一些老式的纳鞋底机,可以直接做布鞋子的鞋底。

赵常山是眼前一亮,这要呀,他太需要了。

说到鞋子,仓库还有一大批的白帆胶布鞋,时间有点长,算是瑕疵品,但是也不会太便宜,要是便宜的话,在让内部人消化了。

赵常山又是眼前一亮,要呀,有的都拿来。

说了一大堆,赵常山觉得他这里需要的,二话没说,清仓。

最后杜哥是拿着他记录的笔记本走的。

处理好了仓库的那些堆积,他这个副主任不知道能不能再往上走一步。

不过一切只能等他回去再说。

等到这边杜哥回去说明情况后,站长同意这么做,到时候让赵常山去一趟,那么大的仓库,里面东西多得很,要什么自己挑。

供销社最不怕有人清仓库了,你这边前脚清了,他们后脚就给总部打电话,不用三天就能全部补满,这就是供销社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