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389章 人死话还在…

当秦国人过完年节和元宵,进入到新的忙碌中时。

楚国寿春城。

城郊。

一栋占地数百亩的庄园里,一个老人接到了一封来自秦国的信件、以及许多礼物。

他叫廉颇。

曾经名震天下的赵国前大将军。

如今却只是一个被楚国人高高捧起却没有任何军权和信任的楚将。

当初在离开赵国后,他先是投奔魏国,但魏王看出他心系赵国,于是并没有重用他。

来到楚国后,楚王倒是让他担任了将军,还曾短暂的给过他军权。

可在看到廉颇还是心有赵国后,楚王也不在乎他了。

俸禄、待遇什么的一样不少。

但重用?

算了吧……

赵王派人来找你却仍旧不用你,这你都还牵挂赵国,这谁还敢用你?

万一哪天你带着军队跑回赵国去了,那我岂不是错付了吗?

于是自那之后,他一直赋闲在家,郁郁寡欢。

平日里,除了一些楚国贵族后辈会为了名声而拜访一下他外,就只有他在楚国唯一的好友项燕会来看他了。

秦楚之战后,楚国大败、大将项燕身死、项家满门被灭。

他彻底没了朋友。

可看着眼前这些礼物……

“爹,您叫我?”

前方,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廉颇看了看他:“你记得李牧吗?”

“记得,北地边军将领,您还任大将军时就夸过他。”廉度说。

“他在秦国。”

“这些,是他给为父的,里面不仅有药材,还有许多现在在楚国千金难求的东西。”廉颇虽然年纪大,可声音还算洪亮,只是整个人看上去毫无精气神而已。

廉度看了看这些箱子,那个秦国商人来送货时还是我接待的呢。

老爹这不会是……

“赵国没救了。”

“……”

廉度抿了抿嘴,其实自当初老爹被逼离开后,他心里就觉得赵国没救了。

有那样的王,多好的将领都待不下去。

你看,李牧不一样被逼走了吗?

只是这些话,碍于老爹心里还是有赵国,他一直没说而已。

“他还给为父写了信。”

廉颇仿佛不在乎儿子回不回答,自言自语道:“他说秦国与以往不同了,那个年轻的秦王,找到了一条新的强盛之路,他虽然不愿意为秦官,但他很看好这条路,六国没希望挡……”

听着父亲的话,廉度心里其实也认可。

他们家虽然在寿春没什么权力,但消息还是灵通的,秦国每一期的报纸和消息他都知道,自然也能看得出秦国的变化。

但听着李牧的夸奖,自家老爹貌似也认可那个态度,他总感觉有些异样。

两个担任过赵国大将军的人,居然都对秦国的路表示认可。

虽然这无关于立场,只是最基本的眼光和判断。

可这……没用啊……

“等我死后,你去秦国吧。”廉颇双眼无神的看天:“李牧都认可了那条路,那你再留楚国已经没意义了,去秦国留下一份血脉。”

“谁能想到,当初老夫拼死抵挡的蛮秦,会是七国中最好的?”

廉颇这句话让他悚然一惊!

老爹自那次赵王找他却仍旧不用后就一直郁郁寡欢,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到身体,而现在……他感觉老爹心中的某股心气彻底没了……

这样下去,还能活多久?

“爹,听说秦国科学院对医术也有研究,我去找秦国人在寿春的使者,我们也去吧?说不定能治好您呢?”

廉颇看了看孩子,摇了摇头。

“我病的不是身体啊……”

父子俩双双沉默。

……

一旁的空地上。

隐身的两人看着这样子,也沉默了。

嬴政曾经很瞧不起廉颇。

他在赵国时的日子,那些赵人孩童欺负他时总会提起一句:我们要为长平的同胞报仇。

当时他就想:

你们的将军在长平打不赢我秦国,如今只能废物般的找我?等我长大了,我要把你们那些将军再找出来打一顿,让你们再重温下长平之痛!

后来随着他回到秦国,看过了那些战事记录后,他才对廉颇稍微改观了一点。

战败,非将军之罪。

再后来,廉颇被逼走了。

他对赵人更加瞧不起了,自家立过大功的将军都能逼走,这样的君王有毛用?

如今,看到廉颇现在的样子,他忽然有些可怜这个人。

许多人有事干、在自己的事业上再忙,他都能撑下来;可一旦闲下来,失去了权利和目标,他的身体就会迅速垮掉。

失去了最后一股心气神的廉颇……命不久矣了。

“历史上廉颇什么时候死的?”

“不知道。”李缘摇了摇头:“只记载了他最终在楚国郁郁而终,时间、后代一律没记载。”

那封信确实是李牧写的,但礼物可没这么多。

李牧自己都没什么财产,还要时不时接济一下跟着他来秦的部下,哪来这么多闲钱?

是嬴政在听说了事情后给廉颇增加的。

至于目的……

那些装礼物的箱子里,有一些东西是秦国王室的专属,或者有一些秦王赏赐之物的印记。

既然李牧说他没有当秦官,那这些东西怎么来的?

嬴政相信廉颇是个聪明人。

而刚才廉颇说的那两句话,就是他要的目的。

让廉颇和荀子一样,在生命尽头给大秦涨一波好名声。

如今大秦对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统一天下后的稳定而做;只要能对此有利,别说给出一些礼物,嬴政甚至可以从王族中挑一个女子嫁给廉颇的儿子都行。

前方。

廉颇坐在了一个箱子上,神情落寞。

一旁的廉度捡起了父亲刚才滑落的信件,看到其中一些字后忽然激动了起来。

“爹!李兄说秦国要开军事学院的事,对您有好处啊!若您的兵法之才能……”

廉颇看向了他,那无神的双眼让廉度有些心痛。

“李牧为何不去?”

“那消息,不是写给老夫的,是写给你的啊!”

我无法去秦国效力,但你若想将父亲的才学流传出去,你可以去。

因为我曾是赵国大将军,这件事我不能干,你可以。

廉度转移了目光。

他知道,父亲已经心存死志。

不久后,廉颇让儿子将这些礼物带走,以作他延续家族之资。

两日后。

八十多岁的廉颇在书房的椅子上,穿着因为身材消瘦而有些不合身的铠甲,带着对赵国的留恋黯然离世。

身旁只有三个东西:

李牧写给他的信。

一块蔺相如送给他的玉佩。

他还是大将军时赵惠文王赏给他的佩剑。

……

清晨。

韩国新郑。

随着城门打开,这座韩国唯一的大城在此刻稍微有了点活力。

许多人都以为这会如同往日。

韩王自持权术为现实悲愤不平、贵族高喊为国尽忠同时奢靡享乐、底层百姓麻木的看着他们表演挣扎求生。

可当秦国商铺开始售卖最新一期的报纸后,一点水花再次将这潭死水激起波澜。

城门口。

一群力夫被秦国商行派发报纸的人送了一张报纸,并讲解了大概内容。

其他的力夫们不在意,毕竟那是秦国的政策,他们顶多羡慕一下。

只是有两条消息,让他们感到有些心情复杂。

报纸第一面,是一副素描画。

一月之前的秦国年节,秦王穿着便服在人群中,与百姓一起抬头望着夜空。

那烟花是什么,这群力夫没见过,只从村里一个几日前去过秦国的人口中听说,秦国元宵节那晚的烟花是他见过最美的景色。

可这幅有着许多人影的画侧面那行字……

【与百姓同立,共赴前程。】

真的会有君王和百姓站在一起吗?

许多人都不确定。

可另一则消息,让他们心里的信任天平稍微往秦国人那边倾斜了一点。

以前的赵国大将军,如今的楚将廉颇,在寿春死了。

死前,还和当初的荀子一样,说了秦国的好话。

秦国是七国中最好的。

这已经是他们第二次见到一个六国大人物对此表示肯定了。

秦国的死敌赵国曾经的大将军都这么说……

这貌似有点违和……

“你们说。”

一个力士看着那幅秦王百姓同立的画,语气有些不确定。

“秦国这也不像蛮子嘛,以前他们是不是有苦衷才年年打架的?是不是我们的朝廷和大王骗了我们?”

其他人有些震惊的看着他。

虽然秦国每一次开战都会有借口,比如谁不尊重我、谁当初跟我说的玩笑话没有履约、谁的使节在某次活动中有违礼之举、逃往你们那的人当中有我秦国罪犯要逮捕等等……

但仅凭那些借口就发起国战,这不是太儿戏了吗?

这就是想打人嘛!

可现在,你居然给他们找了“苦衷”?

虽然他们都觉得这话有些荒唐,但这些力士却都没说话。

相比于以前的荒唐,他们更期待以后。

如果秦国真的能做到他们在报纸上说的这些,那这荒唐也不是不行……

……

“我等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国!”

韩王宫。

一个大臣拿着报纸跳脚道。

这一期的秦国报纸简直打破了他对秦国底线的认知,简直是为了讨好那帮贱民什么话都敢说!

还有那个秦王。

你年节时不在宫里享乐,跑出去挤在人群里看烟花?

哄鬼呢?

怕不是只是出去做个样子,然后就回宫了吧?

还有廉颇说的那些话……

在场所有人都觉得不对劲。

因为时间有问题。

秦国人售卖报纸,往往是七国都城一起开卖,也就是说如今在韩国看到的这些报纸,和在寿春看到的报纸是一样的。

然而一件诡异的事摆在他们面前。

廉颇确实死了。

就在秦国这报纸发行前十天。

这些贵族算过,如果秦国商队要将大量报纸送往距离咸阳最远、交通最不便的六国重城——楚国寿春,最快也需要八天。

也就是说,秦国人在廉颇死后,两天内就做到了知晓廉颇死亡、传回国内、刊登在报纸上三件事。

如果只论第三件事,那没什么,他们相信以秦国的能力两天时间足够完成。

可如果再算上那前两件事……

哪怕传递消息和运送货物不是一个性质,但那么远的路加上交通不便,就算加急赶路也要一两天吧?

这是怎么刊登的?

秦国的情报能力有这么快?这么强?!

这些韩国大臣是知道廉颇死的消息,可消息中不是说,廉颇是在自家书房里死的吗?

而且死前几天都没见客,秦国有商人去拜见他,也只是他儿子接见的。

他跟他儿子说的话你秦国都能那么快知道?

这还是距离咸阳最远的楚国寿春,要是拿新郑做目标,岂不是我们现在在说什么,晚上秦王就能知道?

“大王,这……这是秦国人说的假消息吧?”

有大臣实在是不敢信。

这消息传递速度和探查能力,简直恐怖至极……

韩王没说话,看了相国一眼。

韩国相国沉默了一下:“廉颇之子在其父死后,最先邀请的不是楚王和其他人,而是秦国在寿春的使者。”

这个动作,仿佛表明了一些事情。

秦国人报纸上的消息,极有可能是真的。

那这就尴尬了……

尴尬的不止韩国君臣。

还有驻扎寿春的秦国使者。

秦楚战争结束之后,为了保证在楚秦人的利益,秦国往楚国好几座大臣都派出了使者,由驻扎寿春的使者统领,目的是解决秦人和楚人的纠纷。

当然,实际上是给来楚的秦人牵制楚国贵族和朝廷,让那些秦人能好好告诉楚国百姓秦国有多好。

然而现在。

廉度拿着一份报纸站在他面前。

“秦国莫非在我家有细作?”

自家老爹那天说的话他没告诉任何人,怎么特么现在在秦国人的报纸上看见了?

我家内院就十几个仆人,居然也有秦国人的细作?

“这个……是个误会!”

秦使讪讪道。

他是真没想到,自家的细作能力那么强……

玄衣卫干的?

你们好歹给我打个招呼啊!

“廉颇老将军在六国德高望重,声名远播,楚国之前又和我秦国交战而战败,我秦国实在是怕楚国启用老将军,这才不得不有些防备。”秦使赶忙行礼道歉:“虎死余威在,更何况之前老将军这等人,他只要活着我秦国就担惊受怕一天,有些防备也是合理的嘛!”

廉度神情怪异。

这哪是在解释,这简直是在夸自己老爹啊……